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浏览文章
【国家艺术基金】余勇教授为国家艺术基金《瓷画艺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研修班授课
时间:2018/05/02 11:12:56 点击: 作者: 来源:

余勇教授为国家艺术基金《瓷画艺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研修班授课

文:高相坤 图:王宇哲

 

4月11日、412日,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陶艺研究中心主任余勇教授应邀做客国家艺术基金《瓷画艺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讲堂,为研修班全体学员讲授“青花艺术”专题课程。

 

余勇教授指出,青花艺术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结了历代陶瓷匠师们的集体智慧和创造。青花瓷器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传统青花艺术作为一种美术语言存在的同时,也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语言而存在。有形的传统青花作品中传递出传统文化“无形的观念”,被后人所认识、理解、从而进行进一步发展。

 

余勇教授首先对青花瓷的特性作出详细讲解:青花瓷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在瓷的半成品坯胎上进行装饰,然后施以透明釉,经过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还原焰一次性烧成的釉下彩瓷。具有永不褪色、卫生耐腐蚀、无铅熔量(耐酸、碱、高温)等特点。余勇教授对青花瓷的历史演变及发展作出了系统梳理,其中包括萌芽期-唐、宋;确立期-元代延祐时期;成熟期-元代至正时期;繁荣期-明代青花;转变期-清代青花;以及民国青花瓷画的兴盛。余勇教授结合大量的图像资料对青花艺术发展史做出了谱系式研究,并站在美术学与设计学的角度,对不同时期的青花经典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在对青花艺术史做出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余勇教授对青花艺术的色料、釉层、胎骨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讲授。余勇教授指出,青花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钴(钴土矿:氧化钴+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锰)并对苏麻离青、平等青、回青、石子青、浙料、混合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运用情况、各自不同的发色特点、各具特色的美学特征进行了深入讲解。对青花的三种釉色:青白釉、白釉、卵白釉分别进行讲授。

 

在青花艺术美学特征方面,余勇教授着重讲解了官窑青花的端庄典雅与民窑青花的质朴随性。并指出,青花艺术体现出意蕴深厚的美学内涵,具体体现在儒家的“中庸思想”与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现存于世的传统青花作品对现代青花创作者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美术信息的信源与媒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反映,其显示着古人对“真、善、美”的理解和追求。传统青花拥有自身系统的装饰手法和构图程式,经过七百年左右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现代青花艺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借鉴传统经典的形式和技法的同时,创新出了许多新的装饰手法及表现形式。工艺技法与构图方式增多,所获得的艺术表现效果也随之增多,因此所承载现代青花艺术的载体也就相应增多。与之相对应的现代陶艺作品形态各式各样,现代青花装饰可以自由的与现代陶艺相结合,以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表达新时代的陶瓷艺术审美趋向。同时表现出艺术家的个人风格与内心世界。

 

实践阶段,余勇教授示范了青花装饰的勾线技法与分水技法,并指出了工艺的要领与操作的正确方式,并展示了民间青花的一笔点画技法,通过余勇教授的课堂示范,学员们对青花技法有了明确地认识与掌握。通过示范,余勇教授指出,青花瓷开创了我国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史的一个划时代的新纪元。青花艺术将绘画与装饰完美地表现于陶瓷器皿上,色彩靓丽,永不变色。它将绘画纹饰和器物造型完美结合起来。面对一件青花瓷器,人们在欣赏器物形体美的同时,更多地享受着装饰带来的乐趣。青花瓷的装饰形式及装饰题材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无论传统青花装饰还是现代青花装饰,其装饰题材一直以来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与变化。

 

课程最后,余勇教授向学员们分享了与青花相关的学术著作,并结合自己的新专著进一步与学员们针对青花艺术多元化的学术问题进行探讨。课程在掌声中圆满结束,余勇教授与研修班全体学员合影留念。

 

 

凝 聚   共 生   创 新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2022 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地址: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333403) 技术支持:景德镇陶瓷大学移动互联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