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浏览文章
【国家艺术基金】 张甘霖副教授为国家艺术基金《瓷画艺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研修班授课
时间:2018/03/27 10:26:19 点击: 作者: 来源:

张甘霖副教授为国家艺术基金《瓷画艺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研修班授课

文:高相坤  图:王宇哲

 

326日下午,应国家艺术基金《瓷画艺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邀请,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副教授,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系主任张甘霖博士为研修班全体学员讲授“现当代绘画流派与作品赏析”课程。

 

课程开始,张甘霖老师指出,传统瓷画由于长期处于产区,长期与市场、行业相适应,甚至与自身的工艺材质呼应,从而作为一种职业工艺生产的方式出现,并非是作为一种纯艺术的话语权而出现。当下的时代对瓷画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危机,同时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对瓷画的新认识,瓷画是一个十分迷人的艺术种类。然而我们通过对现当代绘画流派的一种反思,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对瓷画的启示。

 

张甘霖老师从新中国美术谈起,从写实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从传统派的维持和延续到“三突出”和“现实主义单一化”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绘画发展进程。张甘霖老师指出,建国以后的美术源于五四美术革命,表现为:在打倒文人画及美学传统中引进了西方传统写实主义,进而在排斥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中确立了写实主义的主流地位,表现为文艺的政治功利性与大众化形式。而新中国以后创作的基本框架形成于延安时期,表现为从“文艺大众化”到“工农兵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为文艺服务于政治的“高大全”形象。之后在“苏联模式”的交融与矛盾中走向高峰。

 

张甘霖老师对董希文、胡一川、李宗津、冯法祀、吴作人等油画家的代表作进行了深入剖析与解读。并指出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新中国培养的美术学生如詹建俊、靳尚谊、侯一民等已成为创作革命历史画的重要力量,并主导了以后的油画创作。在国画方面,张甘霖老师通过对“劳动生产者的描绘与对建设者的赞扬”题材而创造的作品进行解读,着重对叶浅予、刘文西、胡佩衡、蒋兆和、杨之光、方增先、李可染、关山月等画家的代表作做出分析。进而讲解了“什么是现实主义”、“艺术感觉的真实性”、“现实主义是一种艺术精神”、“中国绘画是怎样接受现实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在文革美术中,张甘霖老师讲解了文革美术的“三突出”原则,并分析了绘画中的“红光亮”、“高大全”等艺术特征。

 

在文革后的80年代,张甘霖老师解读了伤痕艺术、形式与抽象艺术的创作,以程丛林、罗中立、何多苓、高小华、吴大羽等的作品为例,展现了当时的绘画创作风貌。张甘霖教授着重讲解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瓷画创作,以祝大年、施于人等创作的首都机场陶瓷壁画《森林之歌》、湖北《白云黄鹤》陶瓷壁画等作品为例,解读了当时瓷画创作的特征。在1985年后的绘画流派中,张甘霖老师着重分析了北京现代艺术家群体、湖北现代艺术家群体、厦门新达达、新具象画展与西南艺术研究群体等,并详细解读了“八五思潮”以来的中国现代陶艺。张甘霖老师生动、深入的讲解博得了在场学员热烈的掌声,课程在掌声中圆满结束,张甘霖老师与全体研修班学员合影留念。

 

 

 

凝 聚   共 生   创 新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2022 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地址: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333403) 技术支持:景德镇陶瓷大学移动互联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