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首页 >> 学院动态 >> 浏览文章
【国家艺术基金】张甘霖副教授为国家艺术基金《瓷画艺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研修班作专题讲座
时间:2018/05/02 10:09:18 点击: 作者: 来源:

张甘霖副教授为国家艺术基金《瓷画艺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研修班作专题讲座

文:高相坤 图:王宇哲

 

 

3月26日上午,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副教授,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系主任张甘霖博士应邀做客国家艺术基金《瓷画艺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讲堂,为研修班全体学员讲授“珠山瓷画的历史渊源与风格变迁”专题讲座。

 

讲座开篇,张甘霖老师指出,“珠山瓷画”概念的提出,在“现代主义”比较盛行的当下,对置于“现当代艺术情景”中的陶瓷艺术,是应值得反复思量的。今天的陶艺界存在着三个宏大的群体:一是产区的陶瓷艺术从业者,二是学院派陶瓷艺术家,三是大部分的陶瓷艺术民间团体。而在现代陶艺的行进过程当中,学院派则占据了十分重要的方式,以往传统的陶瓷从业者为师徒模式、工厂模式,甚至是社会实践制的模式。而现代高等教育普及后,学院派陶艺家迅速成长起来,深受中国现代艺术教育体制的影响,甚至接受了西方各种现代艺术流派。所以“现代陶艺”的“现代性”则成了近二十年来评判中国现代陶艺的学术标准,这种标准在近年来也受到了极大争议。而这种争议的焦点就在于全国美展,全国美展陶艺中的现代陶艺几乎偏向造型类,很少出现瓷画的类型。而“瓷画”在当下却越来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现代陶艺”不应仅体现西方现代主义造型为标准,而理应重视中国几千年以来优秀的陶瓷绘画与装饰工艺。这是作为产区的陶瓷艺术家以及学院派陶瓷艺术家值得反思的。

 

通过对“珠山瓷画”的系统梳理,张甘霖老师向学员们展示了一幅幅“珠山瓷画”的历史图景。张甘霖老师指出,景德镇珠山瓷画源远流长,发端于唐代,扬名于五代两宋,极盛于元,明清又有所发展变异,至清末民国极盛。千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结构与文化形态的变革,景德镇珠山瓷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回顾景德镇珠山瓷画的历史演变,展现出珠山瓷画异彩纷呈的迷人面貌。接着,张甘霖老师从景德镇珠山的地理位置讲起,通过文献对珠山的记录展现了珠山的历史文脉,表明“珠山”亦成为景德镇的别称。

 

张甘霖老师从20世纪“珠山八友”谈起,详细讲述了珠山瓷画的历史发展与艺术演变。珠山瓷画的文人意识最初是由近代徽州的新安画派延伸而来,逐步融合海派艺术与北京画派的艺术特征,同时吸收了岭南画派振兴民族的爱国性。并着重指出,清代以来,瓷绘以绘画价值标准体系规范着陶瓷艺术的创作取向。而“珠山瓷画”演化至今是“景德镇瓷画”的代表,同时在陶瓷艺术中成为一种传统的传承和文化的标识,也成为近现代陶瓷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活态。

 

接着,张甘霖教授着重分析了关于陶瓷绘画的几大特性:线条力量感、线描与陶瓷装饰结合、陶瓷装饰工具的变化、笔墨与笔性、表达题材的宽阔。并对元、明、清至民国以来的经典瓷画包括青花、古彩、粉彩、浅绛彩、新粉彩等作了精彩赏析。

 

张甘霖老师指出,“珠山瓷画”是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巨大潮流中的一股清泉,汇聚在陶瓷艺术中而形成独有的面貌,“珠山瓷画”在特定的历史与文化情景中,滋生、发展、成熟和变异,积淀了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质。

凝 聚   共 生   创 新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2022 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地址: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333403) 技术支持:景德镇陶瓷大学移动互联协会